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024-07-22   来源: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2024年7月16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实现全民健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次分论坛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举办,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共同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服务体系的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女士发表了开幕致辞。桑女士在致辞中强调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紧迫性。她指出,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真正的健康。她回顾了1978年全球各国在阿拉木图会议上的重要宣言,重申心理健康是基本人权,并呼吁各方利益相关者加强合作,推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桑爱玲女士还介绍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相关工作,包括在全国多个省份的试点项目,通过健康系统、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心理健康项目,为数十万儿童提供支持。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姚宏文先生随后发表致辞,姚宏文提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多项举措,包括《健康中国行动》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等。他呼吁多部门协作,构建“家校社医”联盟,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心理疾病挑战,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体系仍存在儿童精神科科室和床位数量不足、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强调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病率较高。陆林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在预防和早期干预方面下功夫。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与物质滥用司司长Devora Kestel博士在发言中分享了WHO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经验。她指出,全球10-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精神心理问题,但大多数未能获得必要的服务。她介绍了WHO关于改善心理健康护理的指导方针和实施经验,强调预防、早期干预和多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副主任许宗余先生介绍了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实践。他详细讲解了由国内外专家共同构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的内容和成效,并分享了未来的推广计划。许宗余先生指出,服务包通过标准化培训和评估,已经在多所中学进行试验,显示出显著的效果,截至今年7月,已收到300多所学校申请,覆盖4万多名青少年。

圆桌讨论环节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雯女士主持,邀请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专家石艾黎、《柳叶刀》亚洲高级执行主编王辉、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教授Shekhar Saxena、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以及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系教授官锐园等多位嘉宾。他们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石艾黎先生分享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和举措,强调了多部门合作的重要性;Shekhar Saxena教授强调了医护人员、家长和教师三方是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关键人物,介绍了WHO面向上述人群开展的项目和培训,强调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投资,通过各种综合社会手段关注困境下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注重利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数字技术助力心理健康;王辉女士则介绍了《柳叶刀》在推动全球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研究及知识传播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最新进展。杨甫德书记从专业医疗机构的角度,提出了精神专科医院面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激增,医生及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的困境,需加强培养并综合干预,增设专门门诊与服务项目,以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官锐园教授则重点讨论了学校在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角色和挑战,提出当前学校面临着心理服务师资不足等困难,需加强内外资源对接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与探讨,与会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在圆桌讨论的总结环节中,姜雯女士呼吁全体参与者把握当前历史机遇,携手构建一个全面、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她强调,未来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同时深化跨学科之间的研究与合作,形成合力,为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幸福未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