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灵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众所周知,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原生家庭、学校教育、就业竞争、社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都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哪些特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又有哪几个标准?面对压力,大学生应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本文审稿专家:刘海骅(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心理健康的人所应具备的四种特质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坎布斯首次提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所应具备的四种特质,分别是:
1、积极的自我观,即拥有良好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状态;
2、恰当地认同他人,既保持自主意志,又对他人意志保持开放性;
3、面对和接受现实,以勇气改变能够改变的,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靠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4、主观经验丰富,可以细腻地觉知自己、他人、事物与环境,灵活应对各类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学者,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樊富珉教授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测评
疫情期间,很多省市地区高校实施封闭管理,一些大学生朋友出现了焦虑抑郁症状,大家的心理压力如何,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心理测评。
在过去的24小时,每项情况如果在你身上发生就打1分,没有则计0分。
坐立不安,躁动的心无处安放
容易疲倦,没干什么就觉得很累
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烦躁、易激惹,动不动就和别人发火
肌肉紧张,腰酸背痛脖子僵硬
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者多梦易醒
沉浸于网络媒体,难以自拔
暴饮暴食,控制不住
对诸多事情表现得过分担心
如果你的得分是7分及以上,很可能已经产生了心理障碍,我们把它称作焦虑障碍,需要借助于精神科的药物治疗;如果得分在4分及以上,称作情绪困扰,你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自我调节。
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压力应对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导向应对,另一类是情绪导向应对。问题导向应对旨在解决引起压力的问题本身,或者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实践中解决造成压力的情况,例如面对学业问题,投入更多时间,参与补习活动,面对人际冲突,提升沟通的勇气和能力;情绪导向应对以情绪为中心,旨在改变人们感知或感受压力的方式。当面对压力源不可改变的情况时,情绪焦点策略最具有适应性。
正念冥想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注意力不断被分割掉,但这样一个不断分割的过程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了很多压力。以卡巴金为代表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来自东方文化,可以用来对抗时代压力,提升心理潜能的秘籍——正念冥想。它很简单,练习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通过注意力回收,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平静,实际上,正念冥想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念冥想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大家在手机应用商店可以看到很多辅助正念冥想练习的APP。
艺术解压
各种以开发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诸如音乐、舞蹈、绘画、诗词、戏剧等等,我们在艺术欣赏中寻找情绪的共鸣,在艺术创作中被深入疗愈,艺术体验还可以被用于心理建设和心理潜能开发, 帮助大家探索并建构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
运动减压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往往能够调动心理潜能,是缓解和释放压力情绪的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运动通过产生内啡肽,让人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运动能够改善认知状况,强化大脑。运动不但能使人感到快乐,还能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敏捷、提高大脑抗疲劳的能力。
如何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层面
家长从小就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志和心理边界,采取高要求、高反馈型的民主教养方式,也就是说,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充分关爱,同时给孩子自由空间。父母们可以通过权威的家长课堂,学会健康的养育方式,并且不断地尝试、改进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
学校层面
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加强专职辅导员、心理老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对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人际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群体的深度辅导,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及早发现能力和日常咨询辅导水平;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等等。
社会层面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要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党和国家把全民身心健康素质提高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为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充分动员各方社会力量,整合医疗资源、企业资源、社会公益服务资源,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经济资助,为高校转介的精神障碍危机个案开设绿色通道,为社区大学生家长开设父母课堂等,并且要建立良好的家校社联动共育机制。
大学生如何保持阳光心态?
1、塑造积极自我,挖掘内在宝藏,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生命故事,发现自己做人做事的特点,探索自己的品格优势。
2、养成感恩习惯,调动积极情绪,表达感恩情绪具有双重功能,它不仅让那些帮助你的人备受鼓舞,更能够提升你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感谢别人,你自己会感到更幸福,我们可以将写积极情绪日记变成一种习惯,每天把值得感恩的故事,细腻地表达出来。
3、尝试主动倾听,构建积极关系,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练习多听少说,积极主动地倾听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深入理解,感同身受,是一种受欢迎的品质。
4、寻找内在兴趣,激发福流状态,福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全神贯注的一种心理状态,福流产生的同时伴随着兴奋与充实感。产生福流体验,要有以下要素:自己喜欢的领域,难度适中的挑战,清晰的规则与目标,及时有效的反馈。
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
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进而爱别人,爱社会。